近日,北京市海淀区广源长青医养中心上演了一幕温暖而专业的守护故事。一位患有轻微认知障碍的长者反复诉说着“肚子疼”,却难以清晰描述具体感受。面对长者表达的局限,我院医护团队深知责任重大,没有简单地将目光停留在“肚子疼”这一表面症状上。

敏锐洞察,不放过任何细节

考虑到长者表达的特殊性,团队第一时间进行了细致查体。尽管初步检查未发现腹部明显异常,且皮肤表面也无显著异样,但医护人员并未放松警惕。凭借丰富的专业经验,他们判断需要更深入的排查。在征得家属同意后,及时将长者转送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。当日检查排除了严重的腹部疾患。

深夜守护,发现关键线索

返回中心后,医护团队的心依然牵挂着长者。为了更密切地观察,我们显著增加了查房频率。正是这份无微不至的关怀,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。当晚,心系长者状况的秦医生在查房时,敏锐捕捉到长者背部出现了大面积红肿并伴有水疱——这正是带状疱疹的典型症状!困扰长者多日的“肚子疼”、“浑身疼”的根源终于浮出水面。

精准施治,全程关爱

明确诊断后,秦医生第一时间与家属进行了详细沟通,充分告知病情、诊断结果及后续治疗方案,赢得了家属的理解与坚定支持。治疗随即展开,精准用药: 秦医生根据长者的具体身体状况,制定了精准的用药方案。

细致护理: 护理团队精心调整长者饮食,确保营养均衡且易于消化。

贴心照护: 显著增加翻身频次,减轻因疱疹带来的疼痛与不适;进一步加大查房密度,确保能及时捕捉长者的任何细微变化。

康复喜悦,信任的基石

在医护人员两周的精心治疗与无微不至的护理下,长者的带状疱疹逐渐消退,身体不适感明显减轻,最终完全康复。看到长者恢复健康与活力,家属满怀感激,对我院医护人员表达了由衷的感谢:“不仅医术精湛,更难得的是这份对长者发自内心的关怀!”

事件启示:专业与关爱并重

这一事件生动诠释了我院“以长者为中心”的服务理念。面对表达受限的长者,我们的团队展现了高度的专业敏感性、严谨的排查态度和持续的责任心。从初查的细致,到送医的果断,再到夜间查房的警觉与后续治疗的精准、护理的精心,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对长者生命健康的敬畏与守护。未来,我们将继续秉持这份专业与爱心,为每一位入住长者的健康福祉保驾护航。

 

带状疱疹健康贴士:认识与应对

关于带状疱疹:

病因: 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(VZV)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。

潜伏期: 差异较大。初次感染水痘后,病毒可长期潜伏于神经节内。当免疫力下降时,病毒被激活引发带状疱疹。从病毒再激活到出现皮疹,潜伏期通常为 2-12天,但病毒在体内潜伏的时间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。

关键提示: 一旦发现疑似带状疱疹症状(如身体单侧出现疼痛、灼热、麻木感,随后出现成簇水疱),务必及时就医,早期干预对减轻症状和预防后遗神经痛至关重要。

患病期间及康复期注意事项:

皮肤护理:

保持患处清洁干燥,避免搔抓,以防细菌感染加重疼痛和皮损。

穿着宽松、柔软、透气的棉质衣物,减少摩擦刺激。

饮食调理:

宜清淡饮食,多吃富含维生素(尤其是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)的新鲜蔬菜水果(如菠菜、西兰花、苹果、橙子等)。

避免辛辣刺激、油腻、海鲜等易诱发或加重炎症反应的食物。

休息与心态:

保证充足睡眠,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,充足的休息有助于提升免疫力,促进康复,缩短病程。

保持心情舒畅,积极乐观。焦虑、紧张情绪可能加剧疼痛感,放松心态有助于缓解不适。

神经修复:

 

部分患者可能在皮疹消退后遗留神经痛(后遗神经痛),这是神经受损的表现。

遵医嘱进行治疗,可能需要使用针对神经痛的药物。外用药物可直接作用于局部,起到消炎止痛、促进神经修复的作用。